
郭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稳就业人员的工作内容,综合多个权威信息源,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一、促进就业
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开发新能源、数字经济、养老服务等新兴领域的就业岗位,同时支持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支持创业创新
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降低创业门槛,鼓励发展新业态(如直播电商、社区服务)和灵活就业形式。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推广“技能中国行动”,针对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需求,开展免费线上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
二、稳定岗位
援企稳岗政策
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经营困难,减少裁员规模。
规范企业用工
通过协商薪酬、调整工时等措施稳定岗位,同时落实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率、工伤保险费率等减负政策。
精准帮扶重点群体
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等,提供专项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和职业培训。
三、保障民生
兜底安置失业人员
将长期失业或难以就业者纳入公益性岗位,通过工资补贴实现兜底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
加强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推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下调,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
促进区域就业协同
推动劳务协作机制,建立劳务品牌,支持贫困地区劳动力有序返岗,促进城乡就业均衡。
四、优化服务
数字化平台建设
建立“一网通”信息平台,整合岗位、政策、服务资源,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精准对接需求
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开展“春风行动”“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等活动,动态提供岗位信息。
强化政策宣传
开展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等活动,降低求职者信息获取成本,提升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
五、防范风险
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就业形势监测体系,及时发现规模性失业风险,制定应对预案。
政策协同联动
加强财政、金融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同,通过减税降费、社保减免等措施稳定市场预期。
六、特殊群体保障
高校毕业生:
提供“云课堂”就业指导、推迟入职体检等支持,推动基层就业。
农民工:实施返岗交通保障、精准对接劳务输出地,支持扶贫车间复工。
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发适合其能力的岗位,提供无障碍就业服务。
通过以上措施,稳就业工作既注重短期的稳岗保民生,又兼顾中长期的就业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形成政策协同、供需匹配、服务保障的综合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