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搏奋斗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学校卫生打扫需系统化操作,结合日常清洁、深度维护及安全规范,具体方法如下:
一、日常清洁流程
- 检查清洁工具(扫帚、拖把、垃圾袋等)和设备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 准备消毒液、扫帚等清洁用品。
垃圾清理
- 先清理垃圾桶,分类处理可回收物(纸、瓶等)和不可回收物(食物残渣等)。
- 鼓励学生将垃圾放入指定位置,减少乱扔现象。
地面与桌面清洁
- 地面:
扫地后拖地,重点清洁墙角、暖气片下方等易藏污纳垢处,使用湿拖把可更彻底。
- 桌面:擦拭课桌椅、讲台等高频接触区域,保持物品归位。
二、深度清洁与维护
卫生间专项清洁
- 每日消毒马桶、洗手盆(含内外表面)及地面,使用含氯消毒液1000mg/L浸泡便器15-30分钟。
- 检查卫生纸、洗手液等用品是否充足,及时更换。
设施维护
- 定期清洁门窗、窗帘、楼梯扶手等硬件设施,确保无灰尘和污渍。
- 检查消防设备、灯具等是否正常运行。
三、安全与环保措施
安全提示
- 在卫生间门口设置“工作进行中”标识,提醒师生注意防滑。
- 使用清洁剂时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妥善存放危险物品。
环保与节能
- 推广垃圾分类,设置干湿垃圾桶并引导学生正确投放。
- 采用通风换气、空气净化器或绿植净化空气,减少污染。
四、组织与监督
分工协作
- 制定清洁计划,划分教室、宿舍、食堂等区域,分组负责。
- 通过班级卫生包干制或大扫除活动,增强师生参与感。
检查与评比
- 定期检查卫生状况,重点关注卫生死角(如墙角、管道)。
- 开展卫生评比活动,激励师生保持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