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莆田的传统音乐以 莆仙十音八乐为核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特色。以下是具体介绍:
一、核心概念
莆仙十音八乐是莆田独有的民间古老曲种,可追溯至汉唐时期,流传于宋元,兴盛于当代。其名称中的“十音”指用十种乐器合奏,“八乐”则是伴随演唱的民间俗乐。
分类与特点
- 文十音:
以古雅旋律和坐奏形式为特点,保留唐宋长歌韵味,是莆仙十音中最为著名的分支。
- 武十音:节奏洪亮,音色尖锐,常用于庆典和祭祀活动。
二、艺术特色
乐器组成
文十音以 轧筝(枕头琴)为主奏乐器,属唐代遗存乐器,被誉为“民间乐器活化石”。八乐则结合唢呐、锣鼓等元素,形成独特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
表演分“坐奏”(台前演奏)和“走奏”(边走边演)两种,节奏徐缓,旋律委婉,常用于迎神赛会、婚丧嫁娶等场合。
三、文化意义
历史价值
莆仙十音八乐吸收宫廷音乐与民间歌调,是福建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现状
当前通过政府保护、艺人传承等方式得以延续,但仍面临传统乐器失传风险。例如,年过六旬的林德洪致力于传统乐器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四、代表性曲目
包括《驻云飞》《大且喜》《风和子》等经典曲牌,完整保留莆仙戏演奏技巧。
综上,莆仙十音八乐是莆田传统音乐的精髓,兼具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需通过代代传承与创新才能延续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