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科普  > 经济学怎么衡量效用

经济学怎么衡量效用

2025-05-15 00:46:02
心随风动
心随风动已认证

心随风动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经济学中效用的衡量主要通过两种理论框架实现,具体区别如下:

一、基数效用论

核心观点

认为效用是可以像质量、长度等物理量一样进行精确衡量的,存在绝对的数值表示。例如,一个苹果对某人而言具有1个效用单位,一个热狗具有4个效用单位,通过数值比较可精确描述偏好强度。

代表理论

由19世纪边际学派经济学家(如杰文斯、马歇尔、瓦尔拉斯)提出,采用数学函数形式表达,如:

-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U = x^{alpha}y^{beta}$($alpha, beta >

0$)

- 对数效用函数:$U = alphaln x + betaln y$

局限性

实际应用中,效用的精确数值难以测量,且不同人对同一商品可能赋予不同数值,导致理论假设存在争议。

二、序数效用论

核心观点

强调效用的相对性,即消费者仅能判断商品组合的偏好次序(如A比B更可取),而无法精确描述偏好的强度(如A是B的几倍)。

主要方法

- 无差异曲线:

表示在不同商品组合下维持相同满足水平的商品数量,曲线斜率反映边际替代率(MRS)

- 序数效用函数:通过偏好次序构建,例如:

- 若$U(X) >

U(Y)$,则$X$比$Y$更可取

- 无法表述为倍数关系(如$U(X)=3U(Y)$无实际意义)

优势与局限

优势:避免了基数理论的数值测量难题,使分析更符合实际偏好结构;

局限:无法进行精确的量化分析,如效用差异的具体大小。

三、补充说明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消费一定数量商品的总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额外满足。两者结合可分析消费决策;

实际应用:序数效用论更贴近现实,但基数理论在某些简化模型中仍具参考价值。综上,经济学通过基数与序数两种框架衡量效用,前者侧重精确数值,后者侧重偏好次序,两者共同构成效用理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