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心园丁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后的考试模式,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考试模式构成
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等6种外语选择)。 - 数学试卷全国统一,使用全国卷。
首选科目(1门,100分)
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按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再选科目(2门,200分)
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采用等级赋分制计入总分。 - 具体赋分规则由各省根据高考大数据确定,确保不同科目成绩可比较。
二、成绩计算方式
总成绩=统一考试科目(450分)+首选科目(100分)+再选科目(200分)
等级赋分制:
再选科目原始分按排名转换为等级分,例如原始分第100名对应的等级分可能为100分,第1万名对应的等级分可能为50分等。
三、改革特点
科目组合多样化
学生可根据兴趣、特长和高校专业要求自由组合科目,例如“物理+生物+地理”或“历史+化学+政治”。
考试时间安排
统一考试科目与再选科目均安排在每年6月同期举行,但具体时间可能因省份或科目类型略有差异。
录取参考机制
- 部分省份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含选择性考试科目)与高考成绩按比例计入录取总分。
- 外语科目逐步实行一年多考,考生可选择不同时间参加并取最佳成绩。
四、实施范围
截至2025年2月,全国已有8个省份正式实施“3+1+2”模式,包括安徽、天津等。其他省份正在探索中,预计2025年将覆盖更多地区。
五、学生选择建议
结合兴趣与职业规划
优先选择与未来专业相关的科目组合,例如工科学生可侧重物理、化学,文科学生可关注政治、历史等。
关注本省政策差异
不同省份在赋分规则、科目选择范围上可能存在差异,需以本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准。
重视过程性评价
除高考成绩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也将成为高校录取的参考因素。
以上信息综合了2024-2025年最新政策及多省实践案例,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