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使者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高考选考排名方式因省份政策差异较大,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需结合所在省份的具体规则判断:
一、主流排名方式
所有考生按 六科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总分相同则依次比较单科成绩(如语文、数学等)。例如,文科考生按语文、数学、文科综合、外语顺序排序,理科考生按数学、语文、理综、外语顺序排序。
分科排名(旧高考模式)
文科生按文科科目(语文、数学、文综、英语)总成绩排名,理科生按理科科目(数学、语文、理综、英语)总成绩排名,文理科成绩不互通。
二、新高考模式下的特殊排名
组合排名
- "3+3"模式:
考生分为物理类和历史类,两类分别排名,不跨类比较。
- "3+1+2"模式:物理/历史任选一科直接计入成绩并排名,再选两科通过等级赋分后汇总总分排名。但部分科目可能按组合排名,例如物理组合考生与历史组合考生分别排名。
选考科目(如生物、化学、政治、地理)采用等级赋分制,将原始分转换为等级后汇总总分排名。例如,原始分第10%的考生可能被赋值为120分,第90%为80分等。
三、其他注意事项
政策差异:
如安徽采用"3+1+2"模式,但物理/历史考生单独排名;江苏等省份则可能将物理选科考生统一排名。
学校排名:部分学校可能根据选科组合(如物理方向或历史方向)分别排名,或采用加权平均分排名。
志愿参考:填报志愿时可参考全省排名,但需结合该校在本省的招生计划和往年录取数据综合判断。
建议考生和家长及时查阅所在省份《招生计划手册》或教育考试院发布的《专业目录》,以了解具体排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