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使者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战时留学政策是指在战争时期(如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政府为应对特殊国情和国际局势,对留学教育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其核心是通过限制留学生派遣,保障国家利益和抗战需求。以下是具体政策要点:
- 以节约外汇、保障抗战需求为前提,对留学目的、主体、形式及条件进行全面管控。
- 通过取消地方派遣资格、统一公费/自费考试等方式,实现中央政府集中管理。
留学目的限制
- 严格规定研究科目必须与军事、国防、理工、医学等国家急需领域相关。
- 1938年《限制留学暂行办法》明确要求“以军、工、理、医为限”。
留学主体限制
- 公费留学生需在国内完成基础学业,且非经特许暂缓派遣。
- 自费留学生需有国外奖学金或外汇补助,否则暂缓出国。
留学形式与条件限制
- 统制留学规模,优先保障国防相关领域人才。
- 对在国外学习时间超过三年的公费留学生,要求回国服务。
政策调整与实施
- 1938年《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将留学纳入国家教育计划,强化政策统筹。
- 1943年后,国民政府开始制定长期留学规划,平衡国内教育需求与国际人才培养。
总结:
战时留学政策通过严格限制和统筹管理,确保教育资源服务于国家抗战大局,体现了政府在特殊时期对教育战略方向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