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解惑  > 什么算先行组织者资格审查

什么算先行组织者资格审查

2025-05-14 22:36:01
面试李组长
面试李组长已认证

面试李组长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先行组织者的资格审查主要涉及对教学设计中引导性材料的评估,以确保其符合教育目标和学习需求。根据相关搜索结果,具体审查要点如下:

一、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

定义与功能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引导性材料,其抽象性、概括性高于学习任务本身,并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关联。其核心功能是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同化。

理论背景

该概念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60年提出,是认知同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解决学生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概念或原有观念模糊的问题。

二、审查标准

抽象性与概括性

- 材料应包含比学习任务更广泛、更抽象的信息,例如通过概念图、案例分析等形式呈现。

- 能够概括核心概念,帮助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理解框架。

与认知结构的关联性

- 需明确与学生已有知识的关联点,如通过类比、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 应评估材料是否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避免过度抽象导致理解困难。

教学目标契合度

- 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例如帮助学生掌握特定技能、理解复杂概念或解决实际问题。

- 需明确说明材料如何支持具体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应用建议

设计原则

- 采用“问题-提示-总结”结构,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

- 结合情境化教学,增强材料的现实意义和吸引力。

评估方法

-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或测试评估材料的有效性。

- 定期修订材料,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抽象程度和关联方式。

四、注意事项

避免混淆:

先行组织者与“组织者”不同,前者是教学策略中的引导材料,后者可能指活动组织者。

学科差异:不同学科对先行组织者的要求不同,例如科学学科更注重概念模型,语言学科则侧重词汇和语法结构。

通过以上审查,可确保先行组织者在教学设计中发挥有效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