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考小黄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在高考中,计算原子质量通常涉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而非原子的实际质量。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相对原子质量 = (某原子的实际质量 / 碳-12原子质量的1/12)
例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2.657×10⁻²⁶ kg / 1.993×10⁻²⁶ kg)≈ 16。
质子数+中子数法
因电子质量极小可忽略,原子质量 ≈ 质子数(Z)+ 中子数(N)
例如,氯原子(Cl,原子序数17)的中子数 = 17 - 8 = 9,相对原子质量 ≈ 17 + 9 = 26(实际为35.5,因存在同位素)。
元素周期表查法
多数元素可通过周期表直接查得相对原子质量,通常为近似整数。
二、应用示例
计算钠原子(Na)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Z)= 11
中子数(N)= 12 - 11 = 1
相对原子质量 ≈ 11 + 1 = 12(实际为22.99)。
三、注意事项
单位统一
原子质量单位通常以“1”表示(即1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无需写单位。
电子质量忽略
电子质量仅为质子和中子质量的1/1836,计算时可忽略不计。
相对原子质量为近似值
由于存在同位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各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
四、易错点
混淆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无量纲的比值,而原子质量有具体单位(如kg)。
电子质量计算错误:电子质量未考虑在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中。
通过以上方法,高考中可快速准确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无需纠结于原子的实际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