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倾城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资格审查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 资格预审和 资格后审,具体选择取决于项目需求和招标方式。以下是两种审查方式的详细说明:
一、资格预审
在投标前对潜在投标人进行的资格审查,通常在开标前完成。
适用场景
- 大型项目或复杂项目,通过预审筛选出符合基本条件的投标人,降低评标成本;
- 需要提前确认投标人资质稳定性和项目匹配度的情况。
审查内容
包括企业资质、财务状况、类似项目经验、项目经理资格等。
二、资格后审
定义与时间
在开标后、评标前对投标人进行的资格审查,通常在初步评审阶段实施。
适用场景
- 小型项目或低风险项目,减少前期审查成本;
- 招标文件明确要求后审的情况。
审查内容
与预审类似,但更侧重投标文件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可能包括现场核验资质文件原件。
三、其他注意事项
审查标准:
分为合格制和有限数量制两种模式。合格制仅判断是否满足基本条件,有限数量制需对投标人进行打分量化。
材料要求:部分审查形式(如现场审查)需提交材料原件(用于核对),但通常不收取。
法律法规:具体采用哪种审查方式需符合《招标投标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
建议根据项目规模、招标文件要求及单位内部规定,选择最适合的资格审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