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高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招标人进行资格审查是确保项目参与方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重要环节,主要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两种方式,具体流程和要点如下:
一、资格预审
适用于技术复杂、投资规模大、潜在投标人较多的项目。
核心审查内容
- 基本条件:
独立订立合同能力、履行合同能力(包括专业资质、财务状况、设备设施等);
- 专项要求:工程招标需额外审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的资格及设备投入能力。
- 编制资格预审文件:
包含招标项目概况、资格条件、申请文件格式等;
- 发布公告:通过国家指定媒介发布,明确资格条件、申请截止时间等;
- 初步审查:核实文件真实性、完整性,筛选符合基本条件的申请人;
- 详细审查:深入评估财务状况、业绩经验、信誉等;
- 结果确定:通过评分排序确定合格申请人名单,并提交审查报告。
二、资格后审
适用于潜在投标人较少、项目标准化程度高的项目。
核心审查内容
- 基本条件:
与资格预审一致,侧重合同履行能力;
- 时间节点:在开标后由评标委员会进行,与投标文件评审同步。
- 初步筛选:
开标后评标委员会快速审查投标文件;
- 详细评估:重点关注技术方案、财务匹配度、履约能力等;
- 结果处理:未通过审查的投标文件作废标处理。
三、注意事项
审查标准制定
需结合项目特性制定初步审查和详细审查标准,确保公平公正。
方式选择
采用资格预审可减少开标前工作量,但需提前发布公告;资格后审灵活性较高,但需在评标阶段集中资源。
法律合规
审查过程需符合《招标投标法》及实施条例要求,避免歧视性条款。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招标人可有效筛选出具备资质和能力的投标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