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古代国子监职位设置,可综合不同朝代制度进行梳理,主要包含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
一、中央机构设置
国子监最高官职,从三品,主持全国教育行政工作,负责教授国子、太学等七学(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
司业
从四品下至从三品,副祭酒职责,协助祭酒管理学务,主持考试等。
国子监丞
从六品下,掌判监事,管理学务日常,主持学生考试。
主簿
从七品下,负责文书管理、监学事务。
博士与助教
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教授学术;助教五人,从六品上,协助博士教学。
二、地方教育机构关联
国子监通过太学、国子学等机构管理地方教育,地方官学多由国子监派员主持,但地方官(如知府、县令)对教育有监督职责。
三、历史演变
隋唐时期:
国子监为最高学府,祭酒、司业、博士等职逐步完善。
宋元明清:国子监职能转向考试管理,但仍保留教育职能,至清代成为中央考试机构。
四、学生体系
国子监学生称为“监生”,通过积分制(学分)管理,优秀者可授予五品以上官职,但科举制后逐渐转为士大夫休养所。
以上信息综合自《中国封建社会史》《历代职官表》等权威资料,涵盖主要朝代国子监核心机构与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