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解惑  > 怎样构成职位犯罪

怎样构成职位犯罪

2025-05-12 20:28:30
公共使者
公共使者已认证

公共使者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国有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违反法律规定,侵犯公共利益或他人权益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职务犯罪的构成需同时满足以下要素:

一、主体要件

特殊主体

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及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主观方面

行为人需具有故意,即明知其行为可能危害公共利益或他人权益,但仍愿实施。

二、客观要件

利用职务之便

行为人需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条件实施犯罪行为,如职权影响、资源控制等。

具体行为类型

包括:

- 贪污贿赂类:

如贪污罪(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受贿罪(索取或非法收受财物);

- 滥用职权类:如滥用职权罪(超越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公共利益受损);

- 玩忽职守类:如玩忽职守罪(严重不负责任导致重大损失);

- 徇私舞弊类:如徇私枉法罪(为私情偏袒,违反法律规定)。

三、客体要件

侵害 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破坏公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四、定罪标准

数额标准:职务侵占罪中,侵占数额超过6万元可立案;

损失标准: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损失重大者,如造成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等。

五、其他注意事项

行为与后果的关联性:需证明行为直接导致公共利益或他人权益受损;

特殊情形: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适用相同标准。

以上要素需结合具体案件事实综合判断,司法机关通过证据链固定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客观行为与危害后果的关联性,从而认定是否构成职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