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最好的自己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高考地理赋分规则因省份政策不同存在差异,但整体流程和核心公式具有共性。以下是综合整理的关键信息:
一、等级划分与比例
将考生原始分数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比例通常为:
- A等级:15%
- B等级:35%
- C等级:35%
- D等级:13%
- E等级:2%
各等级对应分数区间(以100分制为例):
- A等级:100-86分
- B等级:85-71分
- C等级:70-56分
- D等级:55-41分
- E等级:40-30分
二、转换公式
采用等比例转换法,公式为:
$$
R/r = (A - X) / (X - a)
$$
其中:
$R$:原始分数区间最大值与原始分之差
$r$:原始分与原始分数区间最小值之差
$A$:赋分区间最大值
$a$:赋分区间最小值
$X$:原始分
$Y$、$Y_1$、$Y_2$:转换后分数区间上下限
三、计算步骤
将考生原始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确定考生所在等级及对应赋分区间。
代入公式计算赋分成绩,公式变形为:
$$
T = frac{(X - a) cdot (Y_2 - Y)}{(X - Y_1)}
$$
其中$T$为赋分成绩。
将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得到最终赋分。
四、注意事项
物理类考生与历史类考生需分别排队赋分,但使用统一等级标准。
具体赋分标准可能因省份调整,例如满分分值可能为100分或120分。
部分省份可能采用其他转换方法(如标准分),需以本省最新政策为准。
建议考生查询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发布的《高考地理等级赋分标准》获取详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