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以下是关于高考事迹的写作指南,结合不同维度的事例供参考:
一、个人背景与成长故事
河北定州一位30余岁母亲,为支持儿子高考,放弃多年工作从零开始学习。她每天凌晨五点半起床,晚上十一点休息,通过家教和网课自学文化课,最终帮助儿子被河北师范大学录取。
盲人考生
广东省最后一名高考考生小明(化名),作为全省唯一盲人考生,克服视力障碍完成生物科考试。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体育老师陈鹏程与盲文老师共同监考,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备考过程与逆袭经历
时间管理大师
高三(5)班学生张小明,每天6点起床,晚上10点休息,保持高度自律。他通过制定详细计划,攻克薄弱科目,最终以750分(满分800分)的成绩位列班级第1名。
100天逆袭
高三学渣谢咏殊在100天内提高400分,从年级600多名跃升至前10名。他通过调整学习方法,重拾信心,最终考入名牌大学。
黑马学长
一名三本学生通过最后一个月的突击复习,逆袭成为高考黑马,考入理想院校。他的成功源于对薄弱学科的专注改进和科学规划。
三、挑战与克服
家庭变故
章程龙高考前三个月遭遇家庭变故,但通过调整心态,集中精力复习,最终以603分(满分700分)的总分取得优异成绩。
心理调适
高三100天冲刺阶段,鸿旭从年级600多名反弹至前10名。他通过运动减压、目标管理等方式,重拾学习动力。
四、成绩与影响
学术成就:
小明以全省最后一名成绩结束高考,获评“最美考生”。
社会影响:母亲追梦的故事激励了无数考生,盲人考生展现了特殊群体的坚韧精神。
写作建议
采用“总-分-总”结构,先介绍背景,再详述过程,最后总结感悟。
通过具体事例(如每天学习时间、心理变化等)展现成长轨迹。
突出“坚持”“希望”等主题,引发读者共鸣。
通过以上维度的事例,可以全面展示考生在学术、生活、心理等多方面的成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