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是拼出来的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潍坊市初中教育改革主要围绕课程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创新和录取方式改革三个维度展开,具体措施如下:
一、课程体系优化
- 增设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丰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 实施"6+2+2"模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道德与法治、体育6门计分(共630分),其中物理与化学合并为120分,道法为80分,外语含听力口语30分。
分层考试与选修机制
- 学生可在初二下学期选择地理、生物等科目提前考试,初三上学期选择信息技术等科目,打破"一考定终身"模式。
- 实施科目分流制度,学生需修满9个基础科目+1个选修科目,自主选择方向。
二、评价机制创新
等级表达替代分数排名
- 将各科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缓解"题海战术"压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 改革后,学生不再为单一分数竞争,而是依据综合等级和分数择校。
多元评价体系
- 除文化科目外,增加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考查内容,实现"五育并举"。
- 建立"多次考试、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关注学生过程性发展。
三、录取方式改革
职普融通机制
- 实施中职本科"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要求中考成绩排名前55%且考查科目达D等级及以上。
- 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录取门槛降低至总分的60%,鼓励技能型人才培养。
综合评价录取
- 普通高中录取参考等级成绩(40%)和分数成绩(60%),注重学生综合素质。
四、其他配套措施
教学模式创新:
推广"271高效课堂"等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占比超70%,教师引导式教学占比不足20%。
考试体验优化:取消试卷前几页个人信息填写,采用机读答卷等方式减轻考生压力。
通过以上改革,潍坊市初中教育逐步实现从"育分"向"育人"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