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历解惑  > 古人怎么称呼高考人员

古人怎么称呼高考人员

2025-03-17 23:03:34
灯塔何老师
灯塔何老师已认证

灯塔何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古人对于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有多个称呼,具体如下:

童生

定义:童生是指参加科举考试但尚未取得秀才资格的考生,不分年龄和性别,统称为童生。

细分:考文科者称为“文童”或“儒童”,考武科者称为“武童”。

秀才

定义:秀才是指通过童生试并获得秀才资格的人,汉至唐初为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唐时称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考生为“秀才”,明清时用以称经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生员。

地位:秀才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可以免除徭役,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

举人

定义:举人是古代地方科举考试中试者的称呼,原意为举到之人,为应举者的通称。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

地位:举人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可以免除徭役,一脚踏进做官的大门。

进士

定义:进士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包括一甲、二甲和三甲。一甲取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被赐进士及第。

地位:进士随时可以做官,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

贡士

定义:贡士是参加会试并考中的人,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举办一次。贡士可以理解为替补官员,等着某个县令退休就可以补缺上任。

地位:贡士虽然没有进士的地位高,但也有机会做官。

考生

定义:考生是现代常用的称呼,适用于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包括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等。

举子

定义:举子是古代对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的称呼,特指通过乡试的人。

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代科举考试的等级和严格的分级制度,从童生到进士,每一级都有其特定的称谓和相应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