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供应商复审目的的填写需要明确、具体,并与组织的整体战略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相契合。以下是填写时的关键要点及示例:
一、核心目的
通过复审验证供应商是否持续满足合同条款中的质量、交付、服务等方面的要求,防止因供应商能力下降导致的风险。
评估风险与改进需求
识别潜在风险点(如质量波动、交付延迟等),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供应商优化管理流程。
二、具体目标
质量体系审核
检查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ISO 9001认证文件)是否有效运行,是否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能力验证
通过现场审核、产品测试或第三方认证,确认供应商的生产/服务能力是否满足合同要求。
合规性检查
确保供应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合同条款,避免因违规行为引发法律风险。
三、其他考量因素
绩效指标评估:
对照合同中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分析供应商的达成情况。
战略匹配度:评估供应商是否与组织的长期战略(如环保要求、社会责任等)保持一致。
四、填写示例
>
"本次复审旨在全面评估供应商[供应商名称]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重点审核质量文档完整性、生产流程规范性及近期的产品合格率。通过现场检查与数据分析,确认其是否持续满足合同要求,并针对潜在风险提出改进建议,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产品可靠性"
五、注意事项
目的与范围匹配:复审目的应与审核范围紧密相关,避免冗余或遗漏。
客观性与针对性:使用量化数据(如合格率、投诉率)与定性描述(如管理流程规范性)相结合,提升评审准确性。
通过以上要点,可以系统地梳理复审目的,为后续的审核工作提供清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