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工程造价复审中的审减计算,综合相关搜索结果,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一、审减计算的核心公式
审减额的计算公式为:
$$
text{审减额} = text{送审额} - text{审定额}
$$
其中:
送审额: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金额;
审定额:审计单位根据施工图纸、定额标准等重新核定的造价金额。
二、计算步骤
确定送审额和审定额
送审额即施工单位申报的结算金额,审定额则是审计单位审核后的造价金额。需对比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及国家/地方计价规范进行核对。
计算审减金额
通过公式计算审减金额:
$$
text{审减金额} = text{送审额} - text{审定额}
$$
例如:送审额200万,审定额190万,则审减金额=10万。
计算审减比例
审减比例公式为:
$$
text{审减比例} = left( frac{text{审减金额}}{text{送审额}} right) times 100%
$$
用于判断是否符合绩效收费条件(如超过5%才能收费)。
三、注意事项
绩效收费条件
审减额需超过送审额的5%才能触发审计单位收费,且存在上限(如不超过送审额的10%由施工单位承担)。
费用构成
审计费用通常由基础服务费和审减/审增额提成构成。基础服务费一般为送审额的0.1%-0.3%,提成比例通常为审减额的5%-8%。
争议处理
若施工方对审减结果有异议,需提供充分证据(如设计变更文件、材料价格凭证)支持其主张,审计单位需重新核算。
四、示例计算
某工程送审额200万,审定额190万:
审减金额:10万
审减比例:5%
基础服务费:200万 × 0.15% = 3000元
审减额提成:10万 × 5% = 5000元
总计收费:3000元(基础费) + 5000元(提成) = 8000元
五、建议
具体计算需结合当地计价规范和合同约定,建议施工方在结算前与审计单位明确计费规则,避免因争议影响工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