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排名  > 传播学六大宏观理论

传播学六大宏观理论传播学六大宏观理论

公办大学 2025-03-30 07:26:41 已浏览:182次

问题描述:

传播学六大宏观理论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2025-03-30 07:26:41

精选答案


梦幻之旅 已认证
你的进步证明了你对学习的热爱和坚持。老师期待你更多的成就...

传播学四大宏观理论包括:“议程设置”理论(agenda setting); 沉默的螺旋理论(spiral of silence); 培养理论(cultivation theory)以及知沟理论(knowledge-gap theory)。

一、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的中心思想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作为一种效果理论,议程设置假说具有三个特征:

1. 认知层面的效果;2. 长期、综合、宏观的效果;3. 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传媒是一种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意义与问题:

1、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的作用。

2、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3、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诺依曼,理论内涵: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也就是说,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图从周围的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为了防止受到孤立,避免社会惩罚,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他们便倾向于积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当发觉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人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意见的表达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形成螺旋式的过程和舆论一边倒现象。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诺依曼认为,影响人们判断周围意见分布的信息源有两个,一是社会群体,

二是大众传播,其中大众传播的影响尤其大,包括了类似的共鸣效果、同类信息持续与重复传播的累积效果、传播范围广的遍在效果等,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舆论形成包括了三个要素:(1)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2)经大众传播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3)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 中“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的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三、培养理论,培养分析,又称教养分析、涵化分析。传播学者格伯纳主要对电视对受众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的理论。研究表明,电视节目与暴力犯罪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暴力内容对人们对现实环境的危险程度的判断产生了较大影响,即,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内容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危险程度(遭遇犯罪和暴力侵害的概率)的判断,而且,电视媒介接触量越大的人,这种社会不安全感越强。理论影响:传播与社会的关系阐释。

(1)社会存在与发展需要成员共识;(2)传播培养与社会共识有很大关系。媒介时代,大众传播代替了教育和宗教,成为故事讲解员、缓和矛盾的熔炉、维护现存制度的文化武器,是形成社会共识的工具;(3)媒介对人的主观现实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利用象征性现实进行培养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的现实观,包括世界观、角色观和价值观。

四、知沟理论,框架(戈夫曼)指的是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研究表明,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并不是对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根据一定的新闻立场和新闻价值标准对各种事实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现实世界及其意义的一种重构或者建构。

2025-03-30 07:26:41

其他答案

理想的翅膀 已认证
理想和行动要结合起来,只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自我互动理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在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即「自我互动」。

「主我」和「客我」理论:人的自我是在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体的「主我」和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 。

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我们之所以能够快速有效地认知、分析新事物或新信息,是我们大脑中有一种被称为「认知基模」的东西在起作用,它来自于我们过去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热点导航
学历解惑 大学排名 公考问答 教育解读 考试管理 教育资讯 教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