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如梦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高瓴资本对格力电器的投资案例是长期价值投资的典型案例,其投资逻辑和结果可总结如下:
一、投资背景与成本
高瓴资本于2019年12月联合其他投资者以46.17元/股的价格,耗资400亿元(200亿元自筹、200亿元贷款)收购格力电器15%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初始估值与成本计算
- 收购时格力股价为62元,对应15%股权价值930亿元,而高瓴出资400亿元,浮亏约130亿元。
- 后因格力混改,高瓴持股比例增至19.1%,成本摊薄至约35.97元/股(2025年数据)。
二、投资过程中的挑战
股价波动与浮亏
自2021年4月高瓴开始减持后,格力股价多次腰斩,导致其持仓从浮盈百亿转为浮亏百亿,扣除利息成本后累计浮亏超百亿。
市场环境与资金压力
- 2021-2022年A股市场整体下跌,叠加贷款利息支出,进一步加剧了浮亏。
三、投资策略与收益
长期价值视角
高瓴坚持“长期竞争力”投资理念,认可格力在技术研发、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方面的优势,认为其估值(8倍PE)低于同行业美的(13倍)、海尔(16倍)。
分红收益的缓解作用
格力近年保持高分红率(50%以上),累计分红超100亿元,部分抵消了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
当前投资状态
截至2025年,格力估值为8倍,仍低于美的、海尔等同行,高瓴持股浮盈约6元/股,9亿股总浮盈约54亿元。
四、争议与反思
浮亏争议:
部分分析认为,若以2021年4月最高价62元计算,高瓴投资3年仍浮亏3亿元,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投资门槛:高瓴此次投资金额巨大(416亿元),对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要求极高。
总结
高瓴投资格力电器是长期价值投资的典范,其核心优势在于对行业龙头的深度认可和持续分红带来的收益。尽管过程中面临股价波动和资金成本压力,但通过长期持有和分红的平衡,最终实现了可观的浮盈。对于其他投资者而言,格力当前估值仍具吸引力,但需注意资金杠杆和短期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