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考场消毒,需结合环境类型、风险等级及操作规范进行综合防控,具体措施如下:
一、环境消毒措施
空气消毒
- 优先采用自然通风,确保考场空气流通。
- 装备机械通风装置或紫外线消毒设备,考试后使用紫外线消毒时需保持通风1小时以上。
- 集中式空调通风系统需保证新风量达标,排风直接排至室外。
物体表面消毒
- 高频接触物品(如门把手、桌椅、水龙头)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或使用含氯消毒湿巾。
- 地面可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拖地,拖布需浸泡消毒后清洗。
- 体温表、讲台等特殊物品使用后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二、预防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预防性消毒
- 考试前对考场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包括教室、卫生间等学生聚集场所。
- 非低风险地区每天考试后进行1次预防性消毒,低风险地区每科考试后消毒。
终末消毒
- 考试后对考场进行彻底清洁,尤其是隔离考场。
- 使用1000mg/L季铵盐类消毒剂喷洒或擦拭,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拖拭并通风。
三、个人卫生与防护
手卫生
- 考生和考务人员进入考场前、接触污染物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或流动水洗手。
- 咳嗽、打喷嚏后及时洗手。
口罩佩戴
- 考试期间考生和考务人员需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四、注意事项
消毒剂使用后必须充分通风,避免残留危害。
夏季高温时,空调通风应保持新风量最大,避免使用中央空调。
消毒设备需定期维护和清洗,确保有效浓度。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杀灭潜在病菌,保障考生健康与考试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