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心园丁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学校落实《家访八条》需从组织机制、实施流程、重点对象、记录管理及监督保障五个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一、组织机制建设
明确责任分工
建立“校长带头、中层示范、班主任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家访机制,推动非班主任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及特殊群体进行家访。
形成协同育人队伍
所有学科教师及学校领导需全员参与家访工作,形成覆盖全面的教育支持网络。
二、实施流程规范
家访周期与次数
- 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通过电话或网络与家长沟通1次;
- 每名学生两年内至少接受1次入户家访,重点对象(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每学期至少1次。
访前准备与内容设计
- 收集学生在校表现、学业成绩、同学关系等数据,制定个性化家访方案;
- 明确家访目的,如反馈学习情况、指导家庭教育、宣传政策等。
三、重点对象关怀
特殊群体专项家访
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及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每学期至少入户家访1次,并可联合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
动态调整家访策略
根据学生及家庭变化,及时优化家访内容,确保措施有效性。
四、记录与效果评估
规范家访记录
家访记录需完整反映沟通内容、学生表现及改进措施,作为学生成长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持续效果追踪
通过多种形式评估家访效果,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家访管理科学化。
五、监督与保障措施
纳入学校评价体系
将家访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作为教师绩效发放依据。
强化廉政与隐私保护
家访人员需遵守廉洁纪律,不得推销教辅材料或索要财物;严格保护学生家庭隐私,不得随意讨论学生情况。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可系统落实《家访八条》,形成高效、规范的家校共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