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性与骨气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关于就业创业的17条措施,综合多个省份的官方文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政策覆盖范围
将吸纳就业的主体范围从中小微企业扩大至所有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就业对象从高校毕业生拓展至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
区域协同
推出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机制,优选培训机构和项目,建立长三角等区域技能培训合作平台。
二、岗位开发与招录
拓宽数量与质量
- 稳定国有企业招聘规模,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 深入挖掘基层社保、医疗等岗位,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规模。
优化招聘服务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建立高校就业岗位归集机制,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畅通政法专业毕业生进入基层司法机关的渠道。
三、创业支持体系
创业补贴与贷款
- 首次创业大学生可获最高3万元补贴,提供免费创业培训;
- 实施“彩云雁归”计划,最高给予200万元资金补助。
孵化与载体建设
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提供免费培训及创业补贴,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型就业形态。
四、技能提升与培训
职业培训体系
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跨省异地技能培训机制;
首次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免费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多证结合制度。
就业指导与服务
从大学低年级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政校企”合作,提供个性化就业援助,对困难群体实施“一对一”帮扶。
五、权益保障与兜底措施
权益强化
明确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等权益保障,推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建设;
落实失业保险扩围、创业担保贷款延期偿还等政策,运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
兜底安置
对市场化渠道难以就业的,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将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六、其他配套措施
资金支持:
设立就业创业专项基金,通过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降低创业成本;
政策协同:推动财政、投资、消费政策与就业政策联动,促进经济稳增长与就业扩大。
以上措施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优化等多维度,形成促进就业创业的协同机制,旨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