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倡导者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就业协议签订好了意味着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及高校三方就就业相关事项达成了初步协议,具体包含以下要点:
一、协议性质与作用
三方意向书
就业协议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共同签订的书面协议,属于法律行为,具有约束力。
核心作用
- 明确三方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容、薪资待遇、工作时间等。
- 作为学校统计就业率、办理户籍和档案转移等手续的依据。
- 为后续签订劳动合同奠定基础,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
二、签订后的关键点
约束力范围
- 仅对三方在协议期限内有效,签订后学校不再承担就业保障责任。
- 不具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由劳动合同建立。
后续流程
- 毕业生需在离校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完成档案转移、社保缴纳等手续。
- 三方协议一式三份,各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三、注意事项
签约前
- 应充分了解岗位详情、薪资范围及职业发展前景,避免盲目签约。
- 签订前务必核实用人单位资质,防止诈骗。
签约时
- 仔细阅读条款,特别是关于违约责任、服务期等细节,避免因疏漏引发纠纷。
- 确保学校签章流程规范,建议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全程参与。
签约后
- 若发现协议存在不合理条款,可在入职前与用人单位协商修改。
- 劳动合同签订后,三方协议自动终止,但档案转移等手续仍需按约定办理。
总结
就业协议签订好了意味着初步就业意向确定,但劳动关系尚未正式建立。毕业生需在协议期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履行相关手续,以完成从学生到职工的身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