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枫叶飘零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孩子在校内受伤的处理需分阶段进行,确保安全、明确责任并妥善解决纠纷。以下是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紧急处理与现场保护
教师需第一时间进行止血、固定等基础急救,伤势严重时拨打120并联系校医。
拍照记录设施损坏、地面湿滑等情况,为后续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二、与家长沟通
教师需在24小时内书面报告教育局,家长需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表达。
用共情语言(如“叔叔带你去医务室好吗?”)缓解孩子恐惧,避免责备加重伤势。
三、事实调查与责任认定
校方需调取监控、收集证人证言,明确事故经过(如课间活动、教师在场情况)。
审查安全制度、教育记录等是否存在漏洞,必要时进行医疗鉴定。
四、赔偿与争议解决
学校可先行支付急救费用,后续通过保险理赔追偿(伤残赔偿需10级及以上)。
若协商无果,可建议家长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校方需提供监控、管理制度等关键证据。
五、心理支持与经验总结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避免二次伤害。
与学校共同分析事故原因,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度。
法律依据: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需承担相应责任,但能证明已尽责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