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什么叫初始就业状态呢

什么叫初始就业状态呢

2025-05-14 09:25:52
心随风动
心随风动已认证

心随风动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初始就业状态通常指个人首次进入劳动市场的就业状态,具体认定标准如下:

一、基本定义

初始就业状态即 第一次就业,指个人离开校门后首次建立劳动关系的状态。根据相关政策和百科定义,其核心要素包括:

时间节点:

以初次签订劳动合同并开始缴纳社保的时间为准;

特殊情况:

若在最高学历期间(如本科/硕博阶段)已缴纳社保,则毕业后不再视为初次就业。

二、特殊群体认定

复员退伍军人/军队转业干部

若此类人员被安置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重新就业,即使后续工作符合政府安置条件,仍以“首次就业”身份认定,但军龄不计入该单位连续工龄。

社保缴纳记录的影响

- 若毕业后持续缴纳社保,则失去初次就业身份,后续工作需重新认定;

- 若中断社保超过1年,部分招聘单位可能不再认可其初次就业状态。

三、政策与权益

权益保障:

初次就业者可享受政府就业专项资金的就业支持,且部分地区对首次就业大学生提供社保补贴或创业扶持;

工龄计算:初次就业的工龄不享受原单位的服务年限待遇,但可计入个人累计工作年限。

四、注意事项

档案转移的影响:若毕业后未及时转档案但已就业并缴纳社保,通常不影响初次就业状态认定;

地区差异:具体政策可能因地区而异,建议咨询当地劳动部门确认。

综上,初始就业状态以首次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为准,特殊群体和社保缴纳情况可能影响认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