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考小黄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市残联就业基地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主要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以下是具体信息整合:
提供就业培训、创业指导、岗位对接等综合服务,涵盖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及共富型就业模式,旨在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主要类型
- 帮扶性就业基地:
与企业合作,为残疾人提供定向岗位,如农业种植养殖基地、企业定制岗位等,实现高质量就业。 - 职康型基地:通过职业康复训练帮助残疾人提升就业能力,如北京市的296个职康型基地。 - 创业孵化基地:为残疾人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和技术支持,如阜阳市的就业创业孵化基地。
实施案例
- 北京市通过206个基地帮助5739人就业,其中职康型基地占比超90%。 - 安徽市芜湖市通过评估公示20余家帮扶基地,支持残疾人就业。 - 淄博市“如康家园”依托社区资源,开发44个辅助性就业项目,覆盖878人。
合作模式
与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合作共建,如方太、公牛等企业参与帮扶性就业基地建设,或通过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拓展就业渠道。
政策支持
部分城市出台专项办法,如安徽省芜湖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规范基地建设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