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步向前走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学校就业派遣是指高校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如就业、升学、出国等),通过规范程序将毕业生的档案、户口、党团组织关系等转移至接收单位或户籍所在地的过程。这一机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含以下要点:
一、核心定义
指学校接收毕业生户口档案并签署就业协议书,将档案、户口直接转至用人单位,形成“一次性就业”。
二分(二次派遣)
指毕业生未落实工作单位或接收单位不接收档案户口时,学校将其派遣回生源省区,由当地就业部门协助办理就业推荐或组织工作。
二、主要流程
协议签订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学校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材料转递
学校审核通过后,将档案、户口、党团组织关系等材料转交接收单位,部分情况需通过邮政或就业部门中转。
报到注册
毕业生持报到证到用人单位报到,完成人事关系转入手续,正式成为单位员工。
三、注意事项
接收单位要求
传统就业派遣要求接收单位具备接收资格(如解决户口、档案问题),而二分则由生源地就业部门统一安排。
时间节点
应届毕业生通常在毕业前6-12月完成派遣,具体时间因学校政策而异。
权益保障
学校需确保档案转接合规,避免因材料不全影响就业。若出现争议,可通过劳动仲裁等途径维权。
四、其他类型派遣
需注意区分学校派遣与实习/培训派遣:
实习派遣:
属于实践教学环节,不涉及人事关系转移;
升学派遣:针对考研、出国等专项计划,档案转接至目标院校。
综上,学校就业派遣是高校毕业生从校园过渡到职场的规范流程,需关注政策细节以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