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庇护性就业是指什么

庇护性就业是指什么

2025-05-12 12:49:08
时光如梦
时光如梦已认证

时光如梦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庇护性就业是一种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的就业安置模式,其核心特点是通过特殊设计和管理的就业环境,帮助其获得职业技能并逐步融入社会。具体定义和特点如下:

一、核心定义

庇护性就业是针对智力、精神或肢体残疾程度较重的群体,采用保护性、过渡性措施提供的就业形式。其目的在于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和生活能力培养,帮助这些人群实现自食其力的同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

二、主要特点

保护性与过渡性

提供比普通就业更稳定的工作环境,但通常以低技能、高重复性任务为主,避免高强度竞争。例如,通过咖啡馆等场所安排简单手工制作工作,或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工疗课程。

针对性培训

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开展生活能力、职业技能等专项训练,如手工制作、基础服务技能等,帮助其掌握必要劳动能力。

权益保障

在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劳动合同、定期评估等机制,确保服务对象的劳动权益。

三、实施模式

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多样化形式,例如:

工疗结合模式:

如新田县残联通过华宝塑胶工业公司开展手工制作课程,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并就业。

庇护工场模式:在非营利机构中为视听障碍、智能不足者提供专业训练,替代传统跟踪辅导。

社区融合模式:如武侯区“第二人生”咖啡馆,为轻度智力障碍者提供实训基地,促进其社会融入。

四、与辅助性就业的区别

辅助性就业:侧重为失业或待就业人群提供短期培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最终目标是进入普通就业市场。

庇护性就业:更强调“以工代养”,通过稳定的就业替代传统救助,帮助服务对象实现长期社会融合。

五、政策意义

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庇护性就业不仅改善了特殊群体的经济状况,还增强了其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参与度,是社会包容性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