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想成真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就业援助岗位是指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通过政策支持开发的,专门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岗位类型,主要特点包括:
一、岗位性质与资金支持
公益性岗位为主
包括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领域,如社区保洁、保安、物业维护、病残人员看护、居家养老护理等。
财政补贴保障
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公益性岗位,按国家规定给予岗位补贴,部分岗位还提供社保补贴(如企业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及生活补助(如每月1000元)。
二、服务对象与覆盖范围
主要服务对象
包括就业困难人员(如失业、零就业、大龄未就业等)及零就业家庭成员。
特殊群体倾斜
针对残疾人、长期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专项帮扶措施。
三、实施机制与保障
动态管理机制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需建立就业援助对象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就业状态和需求。
政策协同支持
结合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社会保障等政策,形成“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创业支持”的综合服务体系。
四、其他形式援助
居家就业推广
通过手工编织、维修等适合家庭开展的形式,帮助受条件限制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
精准帮扶措施
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援助计划,如“一家一策”“一人一策”,优先提供岗位推荐、职业指导等。
五、政策依据与发展
国家层面通过《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明确就业援助责任,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如“两优惠、三补贴”政策(企业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及创业补贴)。
以上岗位均以公益性为导向,旨在通过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参与,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改善家庭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