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倡导者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就业前需签订 就业协议书(三方协议)和 劳动合同,两者在时间节点、法律效力及作用上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一、就业协议书(三方协议)
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签订,明确就业意向、户籍迁移、档案托管等事项,具有法律约束力,属于民事协议。
签订流程
- 毕业生持接收函领取协议,依次由三方签署并留存;
- 部分高校要求学校先审核,但需注意保留学校监督环节。
核心作用
- 保障毕业生权益:明确薪资、保险、报到流程等;
- 服务用人单位:提供录用承诺和人才储备依据;
- 服务学校:协助就业统计和档案转递。
二、劳动合同
签订时间
在完成就业协议并正式入职后签订,用于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工作内容、薪资、社保等法律条款。
必备内容
- 工作内容、地点、时间;
- 薪资结构、社会保险;
- 劳动保护、合同终止条件及违约责任。
法律效力
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具有强制约束力,双方需履行约定,违反将承担法律责任。
三、注意事项
三方协议优先:
通常需先签订三方协议,再签订劳动合同;
信息核实:签约前需全面了解企业情况,包括岗位性质、福利待遇等;
内容透明:明确薪资构成、加班政策等细节,避免隐瞒重要信息。
总结:就业前应先签订三方协议完成过渡期保障,正式入职后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两者需根据学校要求及企业流程有序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