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使者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就业协议就业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正式确立劳动关系前,经双向选择、协商一致达成的书面协议。该协议是高校就业管理、档案接收及毕业生权益保障的重要依据,主要特点如下:
一、核心定义
就业协议签订于毕业生毕业前,由学校参与见证,是毕业生被派遣到用人单位的依据。
法律性质
属于民事协议(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二、主要作用
确认就业意向
明确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就业意向,包括工作内容、岗位要求、报到时间等。
规范双方权益
规定薪资待遇、劳动保护、绩效评定等具体条款,但通常不涉及劳动合同中的全部劳动权利义务。
服务就业管理
作为高校就业管理、编制就业方案及办理就业落户手续的重要依据。
三、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签订时间
就业协议签订于校期间,劳动合同订立于入职后。
内容范围
就业协议侧重就业安排,劳动合同则详细规定劳动报酬、劳动纪律等具体权利义务。
法律效力
就业协议属于民事合同,劳动合同则直接确立劳动关系,具有更强的强制约束性。
四、典型应用场景
普通高校毕业生:
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就业计划、档案转移等事项。
特殊就业形式:如科研助理、基层项目等,可能通过协议约定服务期限或特殊条款。
五、注意事项
协议期满后,双方可协商续签劳动合同;若未续签,协议自行终止。
若协议中权益保障条款显失公平,毕业生可依法主张调整。
综上,就业协议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既保障了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也维护了毕业生的基本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