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陕西省就业培训形式多样,结合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常规职业培训形式
通过技工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例如,支持企业自建职工培训中心,开展“新八级工”制度,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培训与学徒制
- 学徒培训:
由企业招收学徒,在师傅指导下通过实践掌握技能,适用于技术型岗位。
- 就业训练:针对失业人员或待岗人员,提供初级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其再就业。
企业委托培训机构开展专项培训,内容围绕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如软件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培训后优先录用学员。
二、重点群体专项培训
创业培训
为有创业意愿的人员提供创业流程、管理知识及市场分析等培训,支持创办企业。
农民工技能提升
针对农民工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劳务品牌建设和非遗传承,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计划
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培训力度,重点提升新职业、数字技能,结合地方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三、培训方式与渠道
传统面授与在线学习
包括课堂培训、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脱产/半脱产培训
劳动者脱离或部分脱离工作岗位进行培训,如短期工作坊、劳动预备制培训等。
企业内部培训与政府补贴
支持企业自主开展培训,政府通过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参与,例如推行就业培训券制度,覆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民工等七类人群。
四、政策支持与保障
动态调整补贴标准:
根据地方技能人才需求和就业效果,调整培训补贴,提高培训质量。
产教融合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产业联盟或共建一体化专业,整合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
以上形式共同构成陕西省多层次、多渠道的就业培训体系,旨在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