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在学校避震需根据不同场景采取科学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一、室内避震要点
上课期间
- 迅速躲在课桌下或讲台旁,采用蜷缩、降低重心姿势,用双臂或书包保护头部,远离窗户和玻璃幕墙。
- 若在平房教室,可用书包护头后迅速撤离至开阔地。
宿舍区域
- 躲在承重墙墙角、床铺或管道密集的小跨度卫生间、厨房等结构处,避免靠近外墙、电梯间或跳楼。
其他场所
- 音剧院、体育场等场所可躲在座椅下或舞台脚下;图书馆应就近躲在书桌下。
二、室外避震要点
开阔地避震
- 保持原位蹲下,双手护头,远离高大建筑物(如教学楼)、路灯、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 若在操场等空旷地,避免奔跑,待震动停止后再有序撤离。
交通与公共区域
- 远离桥梁、过街天桥、高烟囱等结构;在马路上要远离行驶车辆,避免被抛出。
- 避开广告牌、吊车等悬挂物及砖瓦堆放区。
三、通用注意事项
行动准则
- 一切行动需听从教师指挥,不可擅自离开教室或奔跑,防止拥挤踩踏。
- 地震停止后,按预定的疏散路线有序撤离,避免逆行。
特殊场景补充
- 若在地震中感到房屋剧烈晃动且无法立即撤离,应躲在承重墙墙角或管道密集区域,等待震动减弱。
- 平震后若需从楼梯撤离,应避免使用电梯,选择楼梯而非扶手电梯。
通过科学避震方法,可有效减少地震对身体的伤害。建议学校定期开展防震演练,帮助学生熟悉应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