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学校地震时如何避险救援

学校地震时如何避险救援

2025-05-04 17:56:11
雨后彩虹
雨后彩虹已认证

雨后彩虹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学校地震避险救援需结合震前预防、震中应急和震后疏散三个环节,具体方法如下:

一、震前预防与教育

知识普及

定期开展地震知识讲座,教授学生“伏地、遮挡、手抓牢”三大避险原则,包括:

- 伏地:

地震发生时立即蹲下或趴下,降低重心,用手护住头部、口鼻和眼睛;

- 遮挡:躲在课桌下、讲台旁或承重墙墙角,远离窗户、玻璃幕墙和悬挂物;

- 手抓牢:抓住桌腿、管道等牢固物体,避免被掉落物击中。

路线规划

提前规划好疏散路线和集合点,确保通道畅通无阻。在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前排学生走前门、后排走后门,避免拥挤。

二、震中应急避险

室内避险

- 结构避难:

躲在书桌下、讲台旁或承重墙墙角,用书包、书本等物品护住头部和身体;

- 厨房厕所优先:若在水泥现浇板房屋,可进入厨房、厕所等空间,利用管道和空间支撑作用减少伤亡;

- 避免危险行为:绝对不能跳楼、奔跑或使用电梯,远离玻璃幕墙、阳台等危险区域。

室外避险

若在操场或室外,应就地蹲下,双手护头,避开高大建筑物、路灯等可能掉落的物体,远离围墙、马口铁架等易碎结构。

三、震后疏散与救援

有序撤离

地震停止后,立即在教师指挥下有秩序地撤离,避免拥挤踩踏。通过楼梯时放慢速度,扶助摔倒同学;

- 教室内人员按预定的疏散路线逐次下楼,前排走前门、后排走后门;

- 楼梯口、拐角等区域安排教师引导,防止踩踏事故。

二次灾害防范

- 若在高层建筑,避免使用电梯,快速转移到开阔地带;

- 若被埋压,保持冷静,用手扒开土石,优先救活他人。

四、特殊场景补充

教师职责:

教师需保持冷静,指挥学生避震,并在震后第一时间组织疏散,同时关注学生身体状况;

演练与培训: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确保学生熟悉避险流程和疏散路线。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地震对师生的伤害,提高应急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