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是拼出来的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在学校中避震需根据具体场景采取科学措施,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避震指南:
一、室内避震要点
- 迅速躲在课桌下或讲台旁,用双臂或书包保护头部,远离窗户和玻璃幕墙。
- 躲避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或坚固家具(如讲台、排椅)下,避免被掉落物品砸伤。
操场或室外
- 原地蹲下,双手护头,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路灯、电线杆等危险物,远离围墙和玻璃幕墙。
- 震后不要立即返回教室,需在老师指挥下有序撤离。
二、正确姿势与注意事项
身体姿势:
蹲下时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额头枕在大腿上,用手帕、湿巾捂住口鼻。
物品防护:可用书本、书包等物品护住头部,增加防护层。
行动准则:地震停止后,立即在老师指挥下撤离,避免拥挤或踩踏。
三、特殊场景补充
- 无论何种建筑,均需优先选择就近躲避,震后按应急疏散预案撤离。
平房教室
- 可用书包保护头部后迅速跑出教室,到开阔地避震。
疏散要求
- 通过楼梯时保持低姿,避免踩踏;通过狭窄通道时放慢速度,帮助摔倒同学。
四、震后行动
有序撤离:
始终在老师指挥下行动,避免盲目冲出。
空旷地避难:跑到空旷开阔地带后,远离建筑物、树木和高压线,避免二次灾害。
伤情处理:若被埋压,尽量寻找可敲击的物体发出求救信号。
五、日常预防
知识教育:学校应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熟悉疏散路线和避震方法。
隐患排查:关注学校建筑抗震性能,及时报告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地震中的伤亡风险。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科学避险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