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新高考学校评价体系主要通过 综合评价和 高校专项计划两种方式实施,具体考评维度如下:
一、综合评价体系(主流模式)
综合成绩由 高考成绩(60%)和 高校综合素质评价成绩(40%)组成。
- 高考成绩:
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总分的60%。
- 综合素质评价成绩:高校根据考生的社会实践、学科素养、身心健康等5方面评价,满分100分。
- 社会实践:
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
- 学科素养:学科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
- 身心健康:体育锻炼、心理素质等。
- 艺术体育:艺术特长、体育技能等。
- 人文素养: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等。
- 高校测试:
面试、笔试等。
- 中学评价: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部分地区占10%)。
- 过程性评价:日常表现记录、活动证明等。
二、高校专项计划(特殊招生渠道)
符合条件的考生可通过高校专项计划进入高校,主要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优秀学生。
评价流程
- 报名:
考生需通过高校官网或省级教育考试院报名。
- 初审:高校对考生进行初步筛选。
- 笔试面试:部分高校可能要求笔试(学科知识)和面试(综合素质)。
- 录取:根据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三、其他注意事项
公平性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强调过程性记录和多方评价(自评、互评、教师、家长),部分高校将评价贯穿日常教学。
录取比例:综合评价招生名额通常为高校总计划的20%-30%,具体比例因高校而异。
四、评价意义
新高考评价体系通过“高考+综合评价”模式,既注重学术能力,又关注学生社会实践与综合素质,旨在选拔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促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