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如水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地震时学校避震需遵循"伏地、遮挡、手抓牢"原则,分室内、室外场景进行科学应对。以下是具体措施:
一、室内避震要点
就近躲避位置
- 楼房教室:躲在课桌下、讲台旁或内承重墙墙根、墙角,用书包、书本等护住头部,避免靠近窗户和外墙。
- 平房教室:迅速跑至开阔地带(如操场),用书包保护头部,蹲下双手护住口鼻。
正确避震姿势
- 躲避时蹲下、蜷缩身体,降低重心,额头枕在大腿上,双手护住头部,用湿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灰尘。
二、室外避震要点
安全区域选择
- 远离高大建筑物(如教学楼、烟囱)、悬挂物(如广告牌)、电线杆及狭窄街道,选择空旷开阔地带蹲下避震。
避免危险行为
- 不要返回教室或奔跑,防止余震伤害;避免在玻璃幕墙、高压线附近停留。
三、震后疏散要点
有序撤离原则
- 地震停止后,在老师指挥下错开时间、逐次下楼,避免拥挤踩踏;通过楼梯时双手护头,快步通过。
特殊群体照顾
- 年幼、体弱或残疾同学需安排在便于避震或撤离的位置,教师需重点关照。
四、日常预防措施
学校应定期开展防震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加固课桌、悬挂物,张贴防震胶带;对老旧建筑进行抗震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