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在学校遭遇地震时,正确的避险和疏散方法至关重要。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应对指南:
一、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险措施
- 上课期间:
迅速躲在课桌下,用书包或坐垫保护头部和颈部,远离窗户、玻璃幕墙及外墙。 - 其他场所:在礼堂、食堂等开阔空间,蹲下靠近承重墙或柱子,避开悬挂物。
- 选择空旷地带,远离建筑物、树木、高压线等危险物,避免跑到操场等可能因余震引发二次伤害的区域。
二、震后有序疏散原则
听从指挥
- 地震停止后,立即在老师指导下有序撤离,避免盲目乱跑。 - 教室疏散时,前排学生从前门、后排从后门有序撤离,避免拥挤踩踏。
行动规范
- 采用疾走而非奔跑,通过楼梯时错开时间、逐次下楼。 - 疏散路线应提前规划,确保教师在楼梯、拐角等危险区域进行引导。
三、特殊场景补充说明
低楼层:
若在一楼,应立即撤离到室外空旷地;
高楼层:避免跳楼,选择课桌下或承重墙附近暂避。- 危险区域:远离悬挂物、玻璃幕墙及有管道支撑的天花板。
四、自救互救技巧
- 保持冷静,用手保护头部和呼吸道,尝试扒开土石砖块。 - 若四肢被压,用身体重量撬动重物,避免盲目挣扎。
群体伤亡时
- 发现同学摔倒,立即呼救并通知后方同学;
- 被踩踏时,采取“护头、护颈、护腹”姿势,避免被人群冲击。
五、日常预防与教育
定期演练:
学校应组织地震应急演练,熟悉疏散路线和避震技巧。- 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保持镇定,避免在地震中慌乱奔跑或返回教室。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地震对师生的伤害。地震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科学避险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