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信公仆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学校经费管理的落实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化的原则和程序,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透明性。以下是具体管理措施:
一、管理原则
建立校领导统一决策、财务、人事等部门分级管理的体制,明确各职责权限。
专款专用、收支平衡
经费必须按预算用途使用,确保收支平衡,避免挪作他用。
公开透明、公正公平
通过公示、审计等方式保障经费使用透明性,接受师生监督。
二、预算管理
科学编制预算
- 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结合学校发展需求和财力可能,综合各科室申请编制年度预算。
- 设立科研经费专项管理,明确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专项支出预算。
严格审批流程
- 预算需经财务部门审核、校领导审批,重大支出需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 建立分级授权机制,校级经费审批权限根据金额大小划分。
三、收支管理
规范支出范围
包括教学科研、设备购置、人员培训、日常运营等必要支出,严格限制私人用途。
执行与监控
- 采用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收入与支出分别核算。
- 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对超支项目进行预警和追责。
四、资产管理
独立核算与登记
食堂、固定资产等专项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建立详细登记台账。
采购与维护规范
- 大额采购需通过政府采购渠道,小额采购需报中心校批准。
- 设备维护需编制预算,建立验收和公示制度。
五、监督与责任
内部监督机制
财务部门定期审计经费使用情况,校领导对重大决策负责。
责任追究制度
项目负责人对经费合规性、真实性负责,违反制度者追责问责。
六、其他注意事项
经费使用计划调整:
每季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评估,必要时调整下期预算。
信息公开:通过校务公开平台公示预算、决算及重大支出信息。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可有效落实经费管理,保障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提升办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