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就业歧视还有什么

就业歧视还有什么

2025-03-31 13:41:21
肖老师
肖老师已认证

肖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晋升等环节,因求职者的非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户籍、身高、宗教信仰等)而采取的不公平对待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案例,就业歧视主要表现以下类型:

一、常见就业歧视类型

户籍与城乡歧视

限制非本地户籍或农村户口求职者就业,或对城市户口求职者给予优先权。

性别歧视

包括明确拒绝招聘女性、对男女设定不同录用标准(如“男性优先”)、加重女性录用门槛(如怀孕/哺乳期歧视)等。

年龄歧视

设定“35岁门槛”“太年轻经验不足”等条件,排除超龄求职者。

身高歧视

以“身高不足”为由拒绝录用,尤其对服务行业、模特等岗位有明确身高要求。

学历与背景歧视

偏好985/211院校毕业生、职校生,或对第一学历求职者设置更高门槛。

健康与残障歧视

以“身体不达标”“残疾人不适合工作”为由拒绝录用。

宗教与政治歧视

因宗教信仰或政治观点不同而排除求职者。

二、其他特殊类型

经验歧视:

仅因求职者经验不足而拒绝录用,而非能力问题。

姓氏/属相歧视:因姓名或生肖与单位文化不合而排除。

生育歧视:以“女性生育影响工作”为由降低录用标准。

三、法律后果与维权途径

法律责任

违法就业歧视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赔偿损失等法律后果。

维权方式

- 投诉举报:

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工商部门投诉。

- 法律诉讼:通过仲裁或诉讼主张平等就业权。

- 第三方介入:工会、行业协会等组织可协助维权。

四、规避建议

修改招聘信息:避免使用“限”“除外”等绝对性词汇,采用“优先考虑”等中性表述。

强化证据收集:保留招聘记录、面试录音等证据,为维权提供支持。

通过了解常见类型及法律保障,求职者可更有效地识别和应对就业歧视,促进劳动力市场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