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会计专硕逻辑考试中的假设题属于假设型题目,要求在给定信息不足以得出明确结论时,通过假设补充前提使推理成立。以下是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解题步骤
明确题干的论点和论据,分析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 论点: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家庭困难情况大幅改观
- 论据:越来越少的学生要求勤工俭学
寻找逻辑断点
确定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跳跃或矛盾点。例如:
- 做勤工俭学的减少是否必然意味着家庭困难改善?
- 这里存在因果关系的假设缺失,即“勤工俭学减少→家庭困难改善”这一链条不完整。
提出假设
假设是使推理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例如:
- 假设:家庭困难是学生要求勤工俭学的必要条件(即非家庭困难→非勤工俭学)
验证假设
将假设代入题干,检查是否能使结论成立。例如:
- 若家庭困难是必要条件,则勤工俭学减少可能是因为家庭困难减少,而非其他原因
排除其他选项
通过假设排除与结论矛盾的选项。例如:
- 若假设家庭困难未改善,则勤工俭学减少可能由其他因素导致(如报酬降低、政策变化等)
二、注意事项
假设的必要性
假设必须是推理成立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例如:
- “勤工俭学减少→家庭困难改善”中,家庭困难是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家庭困难不必然导致勤工俭学减少)
避免过度假设
仅假设一个必要条件即可,无需证明其充分性。例如:
- 找到“家庭困难→勤工俭学”后,无需证明“勤工俭学减少→家庭困难减少”
结合选项验证
通过假设验证选项的真伪。例如:
- 假设家庭困难未改善,则选项A(收入增加导致无需勤工俭学)可能成立,与结论矛盾
三、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
“越来越少的王教授的学生要求勤工俭学”,推出“工商管理学院的大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比起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改观”。- 假设:家庭困难是勤工俭学的必要条件(非家庭困难→非勤工俭学)
验证:若家庭困难未改善,勤工俭学减少可能由其他因素导致(如政策变化、报酬降低)
结论:选项C(课余要求勤工俭学是家庭困难的重要标志)是必要补充前提
通过以上步骤,可系统化解决会计专硕逻辑中的假设题,提高推理的严谨性和答案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