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考小黄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在经济学中,MPS通常指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其核心含义如下:
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时,储蓄增加的比例。数学表达式为:
$$
MPS = frac{Delta S}{Delta Y} = frac{ds}{dy}
$$
其中,$Delta S$为储蓄增量,$Delta Y$为收入增量。
核心特性
- 与消费倾向互补:
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等于1(即 $MPS + MPC = 1$),反映收入分配在储蓄与消费间的分配。 - 反映储蓄行为变化:若MPS上升,表明收入增加时储蓄占比提高;反之则消费占比提高。
- 用于分析经济波动:通过观察MPS变化,可判断经济中的储蓄-投资动态。 - 与投资决策相关:在投资需求函数中,MPS是关键参数,影响资本形成。
注意:
需注意MPS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如计划经济中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或康奈尔大学的应用经济管理硕士项目(MPS),但上述解释为经济学中的主流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