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科普  > 经济学中的价值观是什么

经济学中的价值观是什么

2025-05-14 14:40:50
李老师
李老师已认证

李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经济学中的价值观主要涉及对经济现象和行为的评价标准,其内涵和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经济学中价值观的核心概念

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 使用价值:

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如食物的营养、衣服的保暖性)。 - 交换价值:指商品在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 经济学强调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无法直接比较。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 价值体现为客体(商品)满足主体(消费者)需要的关系,离开客体或主体,价值便无从谈起。

二、价值观的特点

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 价值关系具有客观性(如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具有主观性(如偏好、需求)。

稳定性与可变性

- 价值观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相对稳定(如对质量的基本要求),但会因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调整(如消费观念的演变)。

三、经济学中的价值观应用

会计文化中的价值观

- 会计价值观属于哲学范畴,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特殊关系,反映对经济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根本看法。

经济平等与效率的平衡

- 经济学研究如何在保障经济效率的同时实现公平,例如通过制度设计促进机会平等而非仅结果平等。

四、与其他领域的区别

哲学中的价值:

更侧重主体对客体的意义判断(如道德价值、审美价值);

社会学中的价值:关注社会群体对行为规范的共识(如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

综上,经济学中的价值观以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为核心,通过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体现,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