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摊销是会计中一种将长期资产或费用分摊到多个会计期间的处理方法,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源的价值分配。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摊销的定义
摊销是指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或费用的成本,在其预计使用寿命内按系统合理的方法分配到每个会计期间的过程。其核心目的是准确反映资产价值消耗和费用承担情况。
二、摊销的适用范围
包括房屋、机器设备等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的资产。
无形资产摊销
如专利权、商标权等,按合同年限或法定最低年限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
例如企业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需分期摊销。
三、摊销与折旧的区别
对象不同:
折旧仅针对固定资产,摊销涵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目的不同:折旧直接计入成本,摊销费用通常计入当期损益(如管理费用)。
四、摊销方法
将应摊销金额均衡分配至各会计期间。
产量法
根据资产总产量计算单位产品应摊销额。
加速摊销法
前期多摊销、后期少摊销,常见于技术更新快的无形资产。
五、摊销的会计处理
资产类摊销:
借记“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
无形资产摊销: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再计入成本。
六、注意事项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有明确规定:合同有年限按合同,无合同则最低10年。
改变摊销方法需符合会计准则,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通过合理摊销,企业能更清晰地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