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初级会计中的“原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物料资源。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原材料的定义与范围
原材料需满足两个条件:
- 经加工后成为产品的主要实体(如金属、塑料等);
- 不属于辅助材料、燃料、包装材料等低值易耗品范畴。
具体分类
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二、原材料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
存货组成部分
原材料是存货的重要部分,与在产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等共同构成企业资产。
核算对象
仅核算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不涉及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储备的材料。
三、核算方法与注意事项
核算模式
- 实际成本核算:
按材料实际采购成本入账,适用于一般企业;
- 计划成本核算:先设定计划单价,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调整。
- 购入时:
发票账单与材料同时到达按实际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
- 发出时:根据领用部门、用途等设置明细科目;
- 结存时:通过“原材料”科目核算期末余额,需与库存实物核对。
四、与其他存货项目的区别
低值易耗品:单位价值较低且使用年限短,单独核算;
委托加工物资:已发出但尚未完成加工的材料;
库存商品:已完成加工并准备销售的产品。
五、成本控制与分析
原材料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需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工业企业通常采用计划成本法提高核算效率。
通过以上要点,可系统理解初级会计中原材料的定义、核算方法及其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