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老师为您分享以下优质知识
超支差是会计领域中关于成本控制的一个专业术语,主要用于反映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基本定义
超支差指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超过预先计划的成本金额。例如,企业计划采购原材料100元,实际支出120元,那么超出的20元即为超支差。
二、会计处理
当材料入库时,若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超支差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借方,同时增加原材料的入账价值。 会计分录示例:
$$借:原材料 , (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 , (超支差)
贷:材料采购 , (计划成本 + 增值税)$$
若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节约差),则相反,超支差记入贷方。
发出环节
在材料发出时,若存在超支差,需将差异从“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转出,计入发出成本。
三、与节约差的区别
超支差:
实际成本 >
计划成本,差异金额记入借方。- 节约差:实际成本 < 计划成本,差异金额记入贷方。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成本变动方向相反,且均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过渡。
四、实际应用意义
超支差分析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核算差异,企业可以:
识别成本超支的环节并采取改进措施;
调整后续采购计划或预算编制;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超支差是会计核算中反映成本超支现象的关键指标,需结合具体业务场景进行准确处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