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15 19:20:59
精选答案
七十年代儿时的记忆,街道是泥土的,村里的院墙都是石头砌的。
5分钱一根的冰棒要到麦秋收割小麦的时候才能看到,6月中旬骑着单车的叔叔自行后座上一边一个木质箱子上面蒙着白色的棉被里面的冰棒包裹严实。童年是快乐的,稚嫩的笑脸自由自在。
2025-04-15 19:20:59
其他答案
那个年代,我刚出生,有些事情记得还不是那么清楚,但是有些事却清楚的记在了我的脑海中。
那个时候,我们这里还没有大瓦房,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土坯房,条件好点的是用砖垒成砖柱子,条件差点的就是全部土坯。院墙也是用土加麦穰和成泥吧打的,有一米七八高,有的家里是盖上门楼,木头们,有的家里直接是用木头和树枝做成一扇栅栏们,有的直接没有院墙。不过那时候小偷很少,即使没有院墙,也不会有人去偷东西。
屋内的设施就更简陋了,普通人家就三间正房,屋内是方桌,两把椅子,桌子后边是条栅几,放杂物用的。然后右边是土炕,条件好的是木床,左边放盛粮食的大翁和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屋内空间很小,一家人的吃喝用差不多就在这了。院子里有东西屋,南屋,用来饲养牲畜,烧火做饭,或是放杂物,孩子大一点的也可以在里边睡觉,构成一个小四合院。屋里的地面个院子里一样都是土的,屋内的墙上一般都贴上几张年画。家具都是女主人结婚的嫁妆,木头的修修补补的能用一辈子。
那时候没有专门的餐厅,冬天又冷,大家都在做饭的屋里吃饭,一家人围坐在锅台前,又暖和又省空间。
村里的路也不宽,有小胡同,也有十字街,村里人丁兴旺,几乎没有外出打工的,都在家侍弄自家的地。一到晚上大家都出来聊天说话,不想现在家家关门闭户。要是谁家有个修墙盖屋,邻居们就去帮忙,也不拿钱,管顿就可以。村里人热情,互相帮忙,人情味特浓。孩子们也没有专人看管,六七岁哥哥姐姐看弟弟妹妹,在稍大点就可以放牛割草,烧水做饭了,也没听说谁家的孩子丢了啥的,反正掉井里河里的隔段时间就听说。
那个时候也不想现在贫富差距这么大,大家都差不多。钱也没有现在方便,农民来钱的方式就是卖余粮,卖猪,卖牛,卖个自家养的鸡蛋,有手艺还可以靠手艺赚点钱。大家穿粗布衣服,衣服鞋子都是自己做,谁也不嫌弃谁。
2025-04-15 19:20:59
其他答案
七十年代农村生活穿上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衣服,夏天拿着麦草扇,冬天穿着破棉袄,上学靠走路,难得见着自行车,天没亮就起床去上学,放学回家还要拨猪草,偶尔去生产队割稻谷插个秧,勒紧裤腰带加油干,还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晚上到生产队开个会,大家一起吵吵闹闹很热闹,还有结伴同行去玩耍,捉迷藏没有现在的勾心斗角,生活虽然苦点,但苦中有乐
2025-04-15 19:20:59
其他答案
70年代农村主要的收入就是种地,趁着休息时间男女老少,都会扛着一把长锄头去地里锄草种庄稼,那个年代夏天太热,没有现在的机器,都是带着一顶竹子编成的帽子和一个茶瓶,种地全靠人力,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朴实生活。
70年代的标配大梁自行车,家里有一辆很了不起了,出远门骑着自行车很有面子,那个年代最好的自行车是永久牌,那个时代结婚标志有“四大件”叫“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70年代的房子大多都是用瓦做的屋顶,医院也是比较小的,路上叫卖吆喝的,那个年代很少会用到钱,都是用票,粮票、油票、布票等种类繁多。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就蓝色的外衣朴素大方。
2025-04-15 19:20:59
其他答案
七十年代的农村很多地方还是集体,吃着大锅饭,在那个年代有的地方都没有电,晚上还要点个煤油灯,家里有个手电筒的可能在那个年代就算是值钱的家用电器了,直于说电视,风扇什么的很多人见都没见过,村里要是放场电影能够比现在的集市都热闹,哪怕路再远也要去看,那个时候虽说没有电视,手机,电风扇,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现在单纯多了,晚上没事了就出来走动,聊天,相处的都特别好,比起现在的人际关系要简单多了!
2025-04-15 19:20:59
其他答案
七十年代,农村生活简单朴实,人们在清晨醒来,听着路旁的鸟鸣声,开始一天的劳作。
田地里劳作的人们,身上沾满了泥土,汗水不停地流淌,却始终坚韧不拔。
在农忙季节,人们加班加点地劳作,一天接一天地不停地忙碌,只为了在秋日的收获时刻,换回一年的劳动成果。
在饥饿的时代,他们吃的是极为简单的食物,但仍然能坚持下去。
夜晚降临,人们在头顶上仰望满天繁星,安静地享受着一天的工作之后的片刻宁静。这些农村生活的细节,构成了人们那个时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