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8 12:03:36
精选答案
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首先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然后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最后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
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第一,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第二,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第三,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第四,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
3. 记忆容量的增加一是记忆广度,人类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组块),儿童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人类记忆广度的;
二是记忆范围扩大,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信息加工能力增强;
三是工作记忆能力增强。
4. 记忆内容的变化从记忆内容看,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①运动记忆(2周左右),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②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新生儿已有明显表现;③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依靠表象进行;④语词记忆(1岁左右),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
5. 记忆策略的形成记忆策略的形成和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密切联系,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常见记忆策略有: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
二、教师对学前儿童记忆力发展规律的影响教师对幼儿记忆力发展规律的掌握, 是培养幼儿记忆力的前提。幼儿的记忆具有与其他年龄阶段的儿童或成人所不同的特点。幼儿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幼儿记忆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才能提出适当的记忆力培养目标, 才能采取正确的培养策略。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量和质两方面。首先, 在量的方面, 幼儿记忆的范围、记忆的广度扩大, 比幼儿前期能记忆更多的对象, 而且幼儿逐渐能将得到的知识、经验进行系统化。幼儿记忆保持时间的长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例如, 3 岁儿童可以再认几个月以前感知过的事物; 4 岁儿童再认保持时间为l 年; 4 岁以后再认保持时间可以再长些。在记忆的再现方面, 3岁儿童可以再现几个星期以前的事; 4 岁儿童可以再现几个月以前的事; 4 岁以后儿童随着语言的发展再现保持时间更长更确定, 他们会很容易地再现多种形象。一般来说, 童年期有条理的记忆, 是从4一5 岁开始的。幼儿记忆在质方面的发展, 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记忆态度的发展。记忆态度是指记忆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幼儿记忆的有意性较低。
5、6 岁的幼儿, 记忆的有意性才有明显的发展。二是记忆方法的发展。幼儿较多地运用机械识记, 但是这并不意味幼儿只有机械识记而无意义识记。许多事实说明, 4 岁后的幼儿在记忆过程中能够对识记材料进行明显的理解性改造。对难理解的、生疏的材料, 幼儿机械识记的成分多,而对于那些熟悉的, 容易理解的材料, 幼儿意义识记的成分多。三是记忆正确性的发展。幼儿记忆的正确性较差。例如, 幼儿记忆的完整性很差, 他们在回忆时常常出现脱节、遗漏和颠倒顺序等现象。
2025-03-18 12:03:36
其他答案
1.无主观意识的记忆为主
成人的记忆多是有主观意识的,想要记住什么就调动大脑的相关区域加以记忆,幼儿的记忆则不同,他们能够记住的东西很多都和身边熟悉的事物有关,比如今天吃了一顿好吃的,他会记住吃的东西叫什么,经常玩一个好玩的游戏,他就记住了游戏的名字。
2.记忆方式是机械的
我们常常听见幼儿能很轻易地背诵出很多古诗词,但当我们问及这些诗词都是什么意思时,他们却无法说出。这是因为他们学到的知识还有限。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幼儿不能完全理解他们背诵的内容,是机械式的记忆。
3.记忆形象化
幼儿看到一些生硬的字母或者数字后往往缺乏兴趣,不想记忆,但如果把这些字母或者数字转化成现实中相似的物品,他们便能很轻易地记住相关的内容,这是因为幼儿大多根据自己的感觉记忆他们看见的东西。
